剛進社會不久,手上預算有限,也懂得未雨綢繆,最近開始認真研究健康保險相關規劃,發現光是保障、保費、投資型又分好幾類,看得有點眼花撩亂。
尤其是身邊學長姐開始推薦投資型保單,有人說趁年輕先買,報酬率比較高,有人又說投資型有風險,可能還不如單純買醫療險打底。
目前我的目標是:
1. 基本醫療實支實付一定要有
2. 想了解投資型保單實際報酬率大概多少?(真的有比定期定額買ETF強嗎?)
3. 投資型若中間臨時需要用錢,有辦法靈活調整嗎?
4. 想知道目前市面上新鮮人/小資族適合的保障範圍會怎麼規劃?
台北南港小資族健保投資型保單風險評估醫療實支實付
有沒有前輩或專業人士可以分享下自己的規劃經驗?或直接講講血淚教訓讓我們參考也好……